产品推荐

从德国制造,中国压铸厂能学到什么?

来源: 誉格压铸    人气:4087    发布时间: 2020-05-18 

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整个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就坚决不让人做。

从德国制造,中国压铸厂能学到什么?

流程化

德国的自动化程度比现今国内很多车厂的自动化程度都高。生产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遵循严格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每个片段简单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时候,就被机器取代了。另一个行业的例子,说起软件公司,大家都记得微软之类的美国公司,但是做流程软件最成功的却是德国的SAP,他们把企业(甚至非生产型组织)内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软件里面,把企业里面每个人都通过软件固化到一个功能,最后完成了企业的可靠高效运作,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业里面用过SAP的ERP系统的人,特别是财务采购之类的肯定特别熟悉)

可测量

性能优异的各种测量仪器仪表也是德国人造的比较好。他们希望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精确测量到产品和生产线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这些测量手段,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馈回路来保证生产的产品品质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另一个大家熟悉的行业的例子,德国人的厨房比咱们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室设备还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确测量的,当然,所有加工时间和关键环节的加工温度也是需要精确测量的。

自动化

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交给机器人。

工厂完全是机器自己在生产,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为两种:一是做生产规划,下达生产指令;二是给机器打下手帮助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运转。

职业化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的成熟。一个德国的老工程师,没有什么学历,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FH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在部门里面非常受尊重。我不知中国现在有几个工程师有这样的机会和志向做到这种程度。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的生产和工程质量事关重要。

工具化

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国人喜欢工具,几乎可以说做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工具。第一次去一个德国朋友家做客就惊呆了,自认为比较喜欢捣鼓,在家满满一抽屉工具已经很专业了,和德国同事一比较就是一个乞丐。他家的工具挂满了地下室整整一面墙。螺丝刀就有几十把,修车的扳手就比我所有工具还要多得多。反观国内,只要自家装修过的人,都遇到过工人马马虎虎随便找来几块破木头搭破梯子凑合的例子吧?

讲了德国制造那么多,说实在的,我觉得德国制造也有其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制造业并不适合制造快速消费和变化的产品,目前这个领域都很难想起德国还有什么响亮的品牌了。一个生动案例就是有西门子的手机,幸亏早两年卖掉了,否则恐怕会比诺基亚死得更难看吧。家电和快速消费的电子产品似乎还是东亚制造的更优秀一些,特别是日本。

中国人一直以来犯的错误,就是觉得制造业好像就跟武侠剧里面的武功一样,找到一本秘笈,或者诀窍,就可以成为顶尖高手,如果没有,那肯定哪里不对,还有秘笈或者诀窍没找到。

我倒是感觉,科学方法,比科学结果本身更重要,方法对了,好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当然,也需要积累。

那么再说说制造业里面的科学方法,不管是多复杂的装备,设备,具体到任何设计的细节,其实那些知识,最低层的公式,大部分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机密的不多。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理论基础,会设计出不同的东西呢?这里面就是方法论,外加积累了,最开始的设计,肯定都是粗糙的,然后呢,通过经验验证,知道如何改进,建立新的补充文档,设计规范,升版设计。如此积累上百年,升了无数的版本,建立了无数的补充设计指导规范,设计文档,逐渐设计变得复杂,就开发了便于设计软件,积累了无数公式,经验参数,这就是当前的产品,以及中国人觉得很神秘的“研发能力”。

旁的说一句,中国人为什么没有深入的研发能力,因为中国人的这些资料,都是近几十年通过市场换图纸,得到的,没有过去的数据,不知道这当前的产品资料如何演变而来,而且,没有这种建立开发文档,逻辑化知识,和累积知识的制度,所以大部分中国的研发,大部分沦为做ppt骗钱的。

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顶级装备制造业,底子太差,即使是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老师,坦白讲,也不懂什么,大家把各个高校顶级装备相关的教科书买回来对比下,就可以知道多么浅显,还有纰漏。当然,顶级高校的除外。

再说制造业的品质,包含哪些东西?

1.从根儿里说,是材料

材料怎么做出来,钢厂根据标准做的。其实中国的GB标准,大部分内容,都是抄袭来的,抄ASME,DIN,EN,前苏联的一部分标准,里面乱得很,抄也不严谨得抄,为了显示不是全抄,总得改一点点,导致用起来很麻烦。最重要的是,材料的成分,中国抄袭了,譬如ASME,但是中国把检验标准降得很低,很容易合格,加上中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材料出厂的时候,就跟国外差了一截。

2.研发设计

还是欠缺积累。

3.生产制造

要说设备,走遍欧洲和中国各大公司,供应商,中国同行业里好的公司,大部分设备,是比欧洲要好的,问题就来了,设备是工具,但是工具是为人所用的,中国大部分公司的加工工艺,几十年不变,国企里面的人都忙于去陪领导吃饭喝酒洗脚去了,工艺设计,缺乏改进的动力,缺乏积累的制度。单有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我所见到的我们欧洲不少工厂,设备是很旧的,精度达到就行,何必追求最新,中国有几个大型压铸厂,把各个设备,人,部件的成本算清楚,并且做了优化配置了的?

4.质检

国内企业,大部分执行国标厂标,这些标准,大部分几十年前定下的,都是很低的标准,这个标准定得低,那么产品的质量水平,肯定上不去。对于检验点,国内设置得太马虎,压铸厂内检验点不多,检验马虎,供应商那里,见证点少,供应商自然也忽悠你。从这点来说,为什么德国制造业东西贵,其实很多花在了过程中,真不是公司赚走了。

5.管理工具的利用

敢问国内哪些大型制造业公司有成熟的 工程管理工具+SAP,或者成熟 的PLM工具?大部分上个OA都觉得挺不错的了,或者国内找个什么山寨的PLM或者山寨的team center,软件是可以山寨,但是还是没有理解透,这些软件是一方面,这些软件公司的行业经验,和业绩背后的方案经验,才是关键啊,这几百上千万,当时肉疼,其实长久来看,还是很值得投资的。大家去各家大型国企看看,大部分公司,现在的设计更改单,NCR单子,还在人写,签字,实习生,新人骑车跑单子呢。。。。

6.民族性格

德国人性格很严谨,善于积累,严谨到,点球都很少输,这可能也需要很多年的养成吧。

标签: 压铸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