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加快共性基础性研发已刻不容缓

来源: 誉格压铸    人气:1755    发布时间: 2022-11-01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三基”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疾呼,“尽管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对外的依存度超过了50%,加快共性基础性研发已刻不容缓!”

是什么绊住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如何走出“产值第一但利润在外”的怪圈?摆在中国装备制造业面前的挑战,基础而艰难。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加快共性基础性研发已刻不容缓

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尴尬

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及基础材料,(简称“三基”)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三基”发展滞后,直接表现为高端材料与零部件自给率不高,制造产业增长过度依赖加工制造及单机制造的增长,大量利润外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80%的高端芯片、80%发电设备优质大型铸锻件、90%的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近100%的高铁轴承,都依赖国外进口。

更值得警惕的是,大量基础产品依赖进口不仅增加了整机的成本,而且出现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关键“三基”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交货期却没有保证。

“三基”产品发展滞后,到底哪里拖了后腿?

这与我国“逆向工程”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关。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逆向创新,即先开发整机,满足使用需求问题,再开发基础材料,解决国产化问题。这样的研发模式导致我们以较快的速度走出了短缺经济,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术积累不足,核心工艺储备不足,为产业转型升级埋下了隐患。

我国装备制造业走上“逆向工程”的轨道,是受到客观历史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工业化是从零起步,“三基”不得不全部自己做。而我国工业化是在全球化开放环境下推进的,已经有了广泛的专业分工,并不需要什么都要自己做。但现在我们要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装备,人家要么不卖你核心零部件与材料,要么漫天要价,就把咱们脖子卡住了。

“三基”研发也缺乏共性技术及基础性研究的支持。一条完善的创新链条应以基础研究为基石,以共性技术研究为纽带,以理论开发应用为出口。而目前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是最脆弱的短板。原本承担着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的大量科研院所,在转制成为企业后更注重见效快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

补齐“三基”这块短板,还有赖于国家政策扶持。2011年底,国家已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提出研究制定鼓励用户采用“三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政策。但此后并没有相关细则落地。2013年“国家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重点支持轴承用高标准轴承钢材料等15个重点方向,对示范项目投资给予补助支持,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不过这笔补助对于企业搞研发仍是杯水车薪。

令人振奋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提出,“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许多企业家呼吁,除了直接的财政补贴,有关部门应该为“三基”项目提供免税、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并尽快落实《决定》精神,明确相关扶持细则。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