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模具行业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且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模具产业的发展。如,原材料问题,现在我国的模具大多还是以钢作为其生产材料,但今年钢材市场供货紧缺,这对模具产业来说,无疑是无米之炊,严重影响了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其次,产品生产出来后,要进行市场销售,如若没有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模具销路不畅,模具企业就很难生存下去。因此,模具产业要联合模具上下游产业拓展自身产业链,确保模具生产有来源,有去路。
目前,模具设计人才和CNC数控加工人才,已¾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缺。就广东省东莞市而言,“东莞市万名模具设计人才培养工程”已为东莞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19563人。据智通人才市场统计,近年来模具企业在大量采购数控设备的同时,更迫切需要大量的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的技术人员。然而,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有统计数据显示,仅东莞的模具人才需要缺口就在50000名以上。
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人员精简,“瘦”型管理,已经成为模具制造发达国家的人员管理模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模具企业大多数规模不大,员工人数超过百人的较少,模具企业人数一般都在20~50人。企业各类人员的配置十分精简,一专多能,一人多职,企业内部看不到闲人。精益生产、“瘦”型管理的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在人员管理、人员素质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也是中国模具企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的真正根源。
欧美的模具企业,大多数都是围绕汽车、电子等产业对各类模具的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每个模具厂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技术和产品,并都采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欧美大多数模具企业既有一批长期合作的模具用户,在大型模具公司周围又有一批模具生产Ð作厂家。这种互惠、互利、共赢、共存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的已持续了30~40年。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化管理,已¾成为模具企业发展的趋势。欧美的模具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模具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从生产计划、工艺制定,到质检、库存、统计等,普遍使用了计算机,公司内各部门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信息。在中国,也早就有专家呼吁要加强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但时至今日,还有大多数企业生产管理手段落后,和信息化、自动化还相距甚远。
可喜的是,在中国很多模具企业里,研发、创新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三维设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双料(色)注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厚焊接板的冲压成形技术、高强板热压成形技术等。随着模具企业对人才和管理的重视,随着各种新技术在模具产业的应用,模具产业必将迎来蓬勃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