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孔和缩松的形成
浇入铸型中的液态合金,在随后的冷却和凝固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引起的容积缩减得不到补充,则在铸件上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其中容积较大的孔洞叫缩孔,细小且分散的孔叫缩松。
1、缩孔
一般出现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的部位,形状多呈倒圆锥形,内表面粗糙,通常隐藏在铸件的内层。
结晶温度范围愈窄的铸造合金,愈倾向于逐层凝固,也就愈容易形成缩孔。首先液态合金充满铸型,由于铸型的冷却作用,使靠近铸型表面的一层液态合金很快凝固,而内部仍然处于液态;随着铸件温度的继续下降,外壳的厚度不断加厚,内部的液态合金因自身的液态收缩和补充外壳的凝固收缩,使其体积减小,从而引起液面下降,使铸件内部出现空隙。如此下去,铸件逐层凝固,直到完全凝固,在其上部形成缩孔;继续冷却至室温,固态收缩会使铸件的外形尺寸略有缩小。
总之,铸造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愈大,缩孔的体积就愈大。
1、缩松
缩松是铸件最后凝固的区域没能得到液态合金的补造成的分散、细小的缩孔。
根据的分布形态,缩松分为宏观缩松和微观缩松两类:
(1)宏观缩松指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看到的细小孔洞。通常出现在缩孔的下方。
(2)微缩缩松是指分布在枝晶间的微小孔洞,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这种缩松的分布面更大,甚至遍及铸件整个截面,也很难完全避免。对于一般铸件也不作为缺陷对待,除非一些对致密性和机械性能要求很高的铸件。
总之,倾向于逐层凝固的合金,如纯金属、共晶成分的合金或结晶温度范围窄的合金,形成缩孔的倾向大,不易形成缩松;而另一些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如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产生缩孔的倾向小,却极易产生缩松。因此缩孔和缩松可在一定范围内互相转化。
2、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使铸件实现“顺序凝固”,即可获得无缩孔的铸件。
所谓顺序凝固是指,采用一些适当的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或浇口的部位最先凝固。这样,铸件最先凝固部位I的由冷却和凝固引起的体积缩减,可由较后凝固的部位II的液态合金补充;部位II的收缩由部位III的液态合金补充;最后部位III的收缩由冒口中的液态合金来补充,使铸件各部位的收缩均能得到补充,将缩孔转移至冒口中。去除冒口,获得致密的铸件。
为了实现顺序凝固,除在铸件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外,还可以采用其它一些辅助措施。